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肥胖行列,如何减肥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希望通过节食的方式来减肥,认为管嘴就是管量,胃越吃越大,少吃就可以将胃缩小,饿着饿着就能减肥了。对此,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分会秘书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教授宋吉涛指出,“以饿制胖”的做法有失偏颇,不可取。
他表示,要想有效减轻体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讲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保证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切忌暴饮暴食或节食断食。
“以饿制胖”不可取
人们常说,最佳的减肥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但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或是缺少毅力等原因,很多体重超标及肥胖人士很难做到用正确的方式保持良好的身材,更多的人则是剑走偏锋,选择“饿瘦”,他们认为“胃越饿越小,越撑越大”。宋吉涛指出,“以饿制胖”的做法有失偏颇,不可取。
宋吉涛介绍说,胃组织是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因此胃的体积的确能够自由伸缩,但是与胃的大小并无多大关系,因为胃容量是基本不变的。他进一步解释道,当人进食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胃壁有伸缩性,食物会使胃膨胀,胃的体积就慢慢变大,胃壁渐渐变薄,当胃扩充到一定程度时,反馈给大脑之后,大脑就会发出“饱腹感”的指令,提示现在摄取的食物量已经足够了,这时候人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胃已经达到了扩张极限,所以不必再继续吃了,不然接下来就不是“饱”,而是“撑”了。
宋吉涛强调,胃不管是“胀大”还是“缩小”,其体积的变化是有一定范围的。按照成人胃容量大小,男性大约1500毫升,女性大约1400毫升,胃中无食物时,其内容量可在50毫升左右,胃扩张最大可达3000毫升,若是超过3500毫升,就会潜伏一定的危险。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的胃把“进食量已经足够”这个信息反馈给大脑,而大脑再发出“饱腹感”的信号这一过程会有一定的时间迟滞性。也就是说,当人们认为自己吃“饱”了,可能实际上已经“撑”着了。长此以往,有可能会酿成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宋吉涛建议,每餐进食七八分饱即可,不可过饱,也不可过分节食,乃至断食。
“饥饿模式”不会缩小胃
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当吃下的食物被蠕动到肠道时,由于没有了内容物的支撑,膨胀的胃随着食物的运动开始变化,胃壁开始收缩,胃腔变窄,胃的体积随之“缩水”。有人发现,当进食量控制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自己的食欲好像有所减轻,尽管吃得不多了,但却觉得已经很饱了,因此误以为自己的胃是“饿小”了。宋吉涛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错觉是心理、生理等综合因素所致,这是因为饥饿感和饱腹感都是由大脑发出的信号,胃只是作为接收器。如果长期节食,一方面,大脑会认为身体本身开启了“饥饿模式”,在还没有吃到足量的食物时就发出命令来抑制饥饿感,降低食欲。另一方面,因长期的节食,基础代谢率也会有所下降,所以每天需要的能量消耗就会减缓,相应的,自身需要的能量就会受到抑制。因而当机体摄入一定量的食物后,大脑就会发出“饱腹感”信号,人们就会误以为长期节食取得了效果,吃上一点点东西就“饱腹”了,终于实现了“缩胃”的梦想。
宋吉涛就此指出,事实上,人的胃容量仍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动,而是整个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滑坡”了。当然,刻意节食并非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减肥方式,不会达到减肥的目的,有些人甚至因过度追求“魔鬼身材”而产生厌食症等疾病,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断送生命。
最后,宋吉涛再次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讲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保证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切忌暴饮暴食或节食断食,以及重油重辣。
湖北金鹰生物匠心传承非遗熬膏技艺,现已拥有完备、科学的质量打点系统,从出产到交货全程一对一专人跟进,公司的诚信、气力和产物质量均得到业界的高度承认,一起走来,各类型的贴牌代加工模式已经走向成熟,日益成为了行业尺度定制企业。
现湖北金鹰生物诚招各类膏滋膏方的OEM、ODM等模式的贴牌代加工业务,有意者敬请联系咨询:182027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