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不仅是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初级预防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在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从1959年的5.11%上升到2015年的23.2%。除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外,更应该关注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食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995年有科学家试图通过饮食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建立了防治高血压的饮食——得舒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这种饮食模式经过不断更新现今已被证明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外纷纷根据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建立了不同的膳食模式,从而进一步探索膳食模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以寻求一种能阻止高血压发生或延缓高血压进展的饮食模式。然而,中国幅员辽阔,食物种类丰富,不同地区和文化环境之间的饮食模式有所不同。至今,关于中国东部饮食模式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有限。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提供有关中国东部社区居民饮食模式与高血压之间关联的最新证据。
结果显示,水果-奶类模式对高血压具有改善作用。该饮食模式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水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以改善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占据水果摄入量主要部分的苹果和柑橘类水果,富含钾、镁等矿物质,有利于缓解高血压症状;牛奶、酸奶等奶制品是钙和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两者已被证明可以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共同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血压。
水果-奶类模式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酸奶,食用酸奶可以有效控制体重,维持能量稳态和血糖水平,有助于更好的代谢。超重或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调节体重可以降低血压。研究还发现,倾向于水果-奶类模式的人群,酒精摄入量更少,而饮酒与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